诗词歌赋,是中国传统文学的四大文体之一,起源于古代的辞赋和民间歌谣。它们以表达情感、思想、艺术性和审美性为主要特征,不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也是中国人民丰富的精神财富,在现代社会,虽然很多人不再像古代那样重视学习诗词歌赋,但是这些文曲星们的影响力和魅力却从未减退,很多时候,诗词歌赋也被用于表演、比赛和庆典等活动中,成为了贵族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结合点。

例如,兰亭序中的飞蛾扑火、水滴石穿等比喻,好像在告诉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、坚韧不拔的永恒精神李清照的如梦令、杜甫的登高、白居易的长恨歌等作品中的婉转、遐思、豪迈,有时会给人带来愉悦和灵性上的享受。总的来说,尽管时代在不断变化,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,但无论是在艺术还是文学上,诗词歌赋这些千年不能被替代的珍贵文宝,仍然持续着照耀着亿万民众的文化灯火。

以“笔、墨、纸、砚”为代表的文房用具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世界文化科学史上璀璨的明珠。毛笔作为书写工具,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留有描绘的痕迹。春秋、战国时对笔的叫法各地不一,有“笔”、“聿”、“拂”等多种名称,秦实行“书同文,车同轨”,才统一称作“笔”。早在商周以前,墨作为一种黑色颜料,已开始用于书写。

明清两代迄今,全国制墨中心也一直在徽州。素有蔡伦造纸一说,《后汉书·蔡伦传》有“用树肤、麻头及敝布、渔网以为纸”,称“蔡侯纸”的记载。隋唐时期是造纸业的全盛时期,纸中之王的“宣纸”,就是这一时期产生和兴盛起来的。宣纸产地在安徽宣州的泾县一带,故名宣纸。中国历代名家的书画、古籍经典得以流传至今,宣纸是其依赖的载体。砚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的,又称研。

中国四大名砚为端砚,歙砚、洮砚、澄泥砚,红丝砚为原四宝之一,只是在宋代之后由于红丝石的矿源稀少几近枯竭,加上采掘不易,以致红丝石渐趋没落,几近失传,所以,知名度就不如端砚、歙砚了。后来洮砚发展迅速,很快就取代了红丝砚的地位,到了南宋,红丝砚四大名砚之一的地位也自然给后起之秀洮砚所取代。从此人们就把以端砚为首的四大名砚为歙砚、澄泥砚、洮砚了。
3、我国的四大名著文房四宝四君子都是什么四大名著:水浒传,西游记,三国演义,红楼梦。四大名著:《水浒传》,作者施耐庵(12961370?),元末明初,《西游记》,作者吴承恩(1510?1582?),明代。《三国演义》,作者罗贯中(1330?~1440?),元末明初,《红楼梦》,作者曹雪芹(17151763),清代。文房四宝:文房四宝之名,起源于南北朝时期,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特指:南唐,“文房四宝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、安徽徽州李廷圭墨、安徽徽州澄心堂纸,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。